范军 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健康管理师这个听起来时髦的职业,也因亚健康人群的增加和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正悄然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将在未来释放更大的发展潜力。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报告指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最后必然要落实到每一个个体的健康行为上,这正是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大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力度,规范并加快培养健康管理师、营养师等从业人员,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思想基础。 在2017年杭州“健康城市建设”国际论坛上,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武留信说:“健康中国”建设,不在于一座座高精尖医院的诞生,而在于每年门诊中减少的患者人数。疾病的控制除了医生积极有效的治疗外,病人自我保健和管理至关重要。然而,健康中国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国民健康意识的薄弱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最大掣肘和瓶颈。 据2015年《全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显示,我国18岁以上的居民,吸烟率、高血压患病率、超重率均超3成,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有明显年轻化趋势。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数据表明中国亚健康人群已超过75%,且在各年龄段的分布也较为均匀;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肿瘤等已占死亡原因的80%。居民的健康需求已由传统、单一的医疗治疗型向疾病预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进型转变。这些都显示了健康管理服务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有力地说明了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决定着健康中国建设的成败。 健康管理师是一个新兴职业,健康管理服务业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引领健康管理服务业走向专业化和规范化道路,正当其时。2017年9月,人社部明确,健康管理师由原卫计委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考核发证,其他行业协会、学会等均不可开展认定,这一政策设计体现了对健康管理服务业加强专业化管理的初衷。然而在发展之初,这个行业已经开始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征象,比如:健康管理师的培训机构鱼龙混杂,缺少专业化和系统化的课程和教材,培训时间过短,培训模式单一,培训效果低下,从业资质的发放各自为政,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堪忧。 健康管理师是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体检医生、预防医学医生、健康教育专家、医学信息管理人员的综合体,有较高的专业技术要求。不将健康管理师的培训提高到专业化高度和健康中国的战略高度,不注重引导健康管理服务业的规范化发展,健康管理服务为国民提供的将会是无用的甚至是错误的健康指导,其结果必然是伤害和阻滞健康中国建设的进度。 “健康中国建设,民之所望,政之所为。”健康中国战略是为民造福的事业,体现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卫生发展理念。十九大报告对健康中国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和顶层设计,明确了卫生、环保、教育、体育、食品、公共安全、民政养老等部门的责任清单。各责任部门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共同写好“健康管理师培训和管理”这篇文章,必定为健康中国建设添加强劲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