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信息学 (1)概念:医学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CS)是生物医学信息、数据和知识存储、检索并有效利用,以便在卫生管理、临床控制和知识分析过程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科学。 (2)任务:借助医学科学研究中获得的知识,开发和评估各种有关获取、处理和解释病人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3)领域:医学领域的方方面面,电子病历、生物信号分析、医学图像处理、临床支持系统、医学决策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卫生信息资源等。 (4)研究对象特点:不确定性、难于度量、以及复杂成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5)研究主要范围: 1)研究医学信息的概念、属性、本质和度量,这属于基础的理论研究。 2)研究医学信息系统的概念、构成、功能、原理、方法和手段。在一般信息论的指导下,研究医学信息的产生、提取、检测、变换、传递、存储、处理和识别。 3)研究利用医学信息进行控制的原理和方法,在控制论的指导下,研制各种信息化、智能化的诊疗设备。 4)研究实现医学信息系统最佳组织的原理和方法。在系统论的指导下,运用系统工程的技术,以及硬件工程、软件工程和知识工程的方法,研制最有效的医学信息系统。 (6) 医学信息学发展历史: 第一阶段:初期探索(60年代):以MEDLARS的建成为标志; 第二阶段:发展时期(70-80年代):开始建立医院信息系统;成立了国际医学信息学会(IMIA); 第三阶段:深入研究时期(80年代中期至今):从以数据处理的阶段进入知识处理的新阶段,以医学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的研究为主要标志。 2、常见医疗信息系统 (1)医院信息系统 (2)临床信息系统 (3)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信息系统 (4)放射信息系统 (5)医院临床检验信息系统 (6)社区卫生服务 3、计算机基础、特点及应用与组成 4、计算机发展史 1946年2月,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于美国;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第四代计算机(1971~):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我国从1953年开始研究,到1958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在1982年我国研制出了运算速度1亿次的银河I、II型等小型系列机。 5、数据处理、数据库、数据管理 围绕着数据所做的工作均称为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的收集、组织、整理、加工、存储和传播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称。数据处理可分为三类:(1) 数据管理:收集信息、将信息用数据表示并按类别组织保存,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提供数据;(2) 数据加工:对数据进行变换、抽取和运算,通过数据加工会得到更有用的数据,以指导或控制人的行为或事物的变化趋势;(3) 数据传播:在空间或时间上以各种形式传播信息,而不改变数据的结构、性质和内容,使更多的人得到信息。 数据库: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关于文献与信息工作术语的标准DIS5127将数据库(Database,DB)定义为:“至少由一种文档组成,并能满足某一特定数据处理系统需要的一种数据集合。”通俗地说,数据库就是按一定方式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上,并能由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它是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检索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 数据管理工作包括:组织和保存数据,即将收集到的数据合理地分类组织,将其存储在物理载体上,使数据能够长期地被保存;进行数据维护,即根据需要插入新数据、修改原数据和删除失效数据的操作;提供数据查询和数据统计功能,以便快速地得到需要的正确数据,满足各种使用要求。 6、医药信息系统 医药信息系统是根据医院管理模式采用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理论设计建立的【我国以《医院信息化系统基本工作规范》为据】,一般包括:临床诊疗部分、药品管理部分、经济管理部分、综合管理与统计分析部分、外部接口部分。 7、临床信息系统 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主要包括:医生工作站系统、护理信息系统、检验信息系统(LIS)、放射信息系统(RIS)、手术麻醉信息系统、重症监护信息系统、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等等。 8、健康档案(Health Records): 是用来记录一个人一生的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自身所从事过的与健康相关的一切行为与事件。具体的内容主要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既往病史、诊断治疗情况、家族病史、及历次体检结果等。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和社区健康档案。 9、健康档案的意义 (1)有助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 (2)有助于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3)有助于社区卫生资源合理利用 (4)有助于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效率 10、健康信息的采集: SOAP格式,即按照主观资料(Subject information,S)、客观资料 (Objective data,O)、评估(Assessment,A)、计划(Plan,P)的顺序进行描述。 11、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建立 居民健康档案信息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即个人基本健康信息,家庭健康信息和社区健康信息。 个人基本健康信息:① 基本资料;② 问题目录;③问题描述;④ 病情进展记录;⑤ 会诊及转诊记录;⑥ 周期性健康检查记录。 家庭健康信息:① 家庭基本资料;② 家系图;③ 家庭生活周期;④ 家庭卫生保健记录;⑤ 家庭主要问题目录及其描述。 社区健康信息:① 社区基本资料;② 社区卫生资源;③ 社区卫生服务状况;④ 社区的健康状况。 12、健康档案的管理 (1)建立健全制度;(2)健康档案的建立;(3)健康档案的保管和使用。 13、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高效的使用居民健康档案资源,全面对人群进行健康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